Monthly Archives: 12月 2006

新年絮语

  凌晨,街上和网上都静下来,能顺利登录Live Spaces了。2006年的最后一天,按理该写点什么,不过每逢这种时刻,往往是欲语已忘言,也就不费那劲了。
  昨天北京终于下了场有模样的雪。雪总是冰冷无声的让这个世界上半截粉妆玉砌,下半截拖泥带水。人们喜欢雪,就像对待人生的态度,是冲那上半截去的。
  我努力的向上望去,感觉流逝而过的2006年……还算凑合。
  2007,新年快乐!

https://i0.wp.com/farm1.static.flickr.com/155/338685386_59d40cb2e7_o.jpg

婚礼·仪式感·游戏

图像 “https://i0.wp.com/farm1.static.flickr.com/158/330920730_b46d20d854_o.jpg”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。

  参加一个婚礼,去晚了,进门听到一阵哄闹,只见两位仿佛刚从婚纱照里跳出来的新人站在台上(那酒楼有座小戏台),正转着圈的做出接吻动作。为什么要表演这种技能,我不知道,虽然略嫌庄重不足,不过场面喜乐有余,于是一起用力拍了几下巴掌。坐下后踅摸了些花生瓜子扔进嘴里,吐出几句闲扯言语,那边证婚人便上了台,婚礼进入了关键程序。伴随着回荡在酒楼大厅的司仪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声音,新郎新娘开始做出各种规定动作(不过刚才的动作也肯定不是自选的……),饭桌边的众人都肃穆了神情向他们望去,渐渐的,我觉得自己被某种东西感动了。后来我想起来,那种东西叫“仪式感”。
  “仪式”一直是什么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等等的重要研究对象,“仪式感”则更像一个近年来生造出的词,反正我查不着它的出处,却又不时在各种场合见到它。我估计这是因为现代生活中正经八百的仪式已经越来越少,需要装模作样的时候却越来越多,所以有了这个词。丹尼尔·贝尔说仪式是对神圣的戏剧化表现,人们需要平淡日子里有一些神圣色彩和戏剧成分,为此才会做一些具备“仪式感”的事。而这类具备“仪式感”的事情,通常有严格的规则和明确的“装假”内容,倒很接近游戏的特征。就像贡布里希在《游戏的高度严肃性》中说的:“一开始可能是严肃的惯例或规定,后来变成了装假和做作,变成了一种游戏。”
  从仪式感扯到游戏,还因为伯明翰中心的斯图尔特·霍尔曾著有一本《仪式抵抗: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》。该书描述分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青少年中流行的“亚文化”(那些甲壳虫时期被视作离经叛道的玩意现在人们已经习以为常),并将其称之为文化反叛的“仪式”。那么,我们现在面对的那些“问题少年”、“网瘾患者”,是否也不过是把沉溺网络游戏之类当作一种具备“仪式感”的叛逆与颠覆行为呢?

有道的“有道”

图像 “https://i0.wp.com/static.flickr.com/135/324848596_54a3807993_o.jpg”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。
图像 “https://i0.wp.com/static.flickr.com/141/324848599_bf324e7158_o.jpg”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。
图像 “https://i0.wp.com/static.flickr.com/134/324848602_a37bb695aa_o.jpg”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。
图像 “https://i0.wp.com/static.flickr.com/136/324848606_f8626b2091_o.jpg”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。

  统计分析表明,我平均3天写1篇博客,经常在午夜零点到凌晨1点之间发布,星期二和星期四容易产生灵感,而灵感通常用百八十字就表达出来鸟……
  以上内容是通过新搜索引擎“有道”得知的。在它的博客搜索结果中有一个“博客档案”,除了包括Blog的文章长度、发布时间、链接数量等统计信息,还有一段机器生成的“博客评语”,虽然只是搞笑,却也把“活跃度”和“关注度”两个指标描述得更加生动:
  告别白昼的灰,夜色轻轻包围,这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么黑。如果文章看来颓废,他只是累;要是谁留言表示反对,别理会;夜太黑,博主把沙发垒成堆……要是去年,博主就是著名的网络写手了。可惜现在人人皆博,这算不得什么厉害啦。虽然只是隔三差五的发表博客,但在彷佛不经意的遥控器换台中,却总能看到博主的近日行踪。
  我是偶然看到一个网站上提及“有道”的,写到此刻又搜索了一下,发现它居然是网易做的。在我的印象里,“有道”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好也最有特色的博客搜索引擎了,它还有“博客男女”这类具备病毒传销基因的有趣玩意,应该会受到“博客男女”们的好评。从当年率先涉足网络游戏之后,网易在几大门户的竞争中渐渐转向了后发制人,博客领域尤其明显。虽然网易的气质更Geek,更2.0,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往往是来得巧不如来得早。不过,虽然网易的博客业务推出得有些晚了,博客搜索却还算是恰逢其时,希望“有道”能越做越好。

美版FHM停刊鸟~~

  今天看到这样一条消息:Emap集团宣布旗下的FHM杂志(美国版)即将停刊。原因无外乎美国男性杂志市场竞争过于激烈,FHM在与Maxim、Stuff、Men’s Health、GQ、Esquire、Gargo、Loaded乃至Playboy和Penthouse等一堆直接或间接对手经过六年的较量后终于败退。
  《男人装》(FHM中文版)似乎景况不错,在国内市场压住了《风度》(Maxim中文版)的风头,不过我买过后者(赠送酒壶的某期),没买过前者。这两年所谓男性杂志冒出了不少,间或看过几本,无聊得要命,不知为什么都还活得挺光鲜耀眼,看来国内杂志市场的生存环境还不算严苛啊……

虚拟北京

  11号开始的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马上要闭幕了。我估计找不出什么合适的时间去看,便在网上留意了一下,虽然没有现场体验的真切,不过倒也从容。这展会以创意为题,自然有些有趣的东西,比如“我国第一款下一代WEB2.0概念产品——中国的Second Life游戏”:《条条大路通北京》
  中新网的图片报道说这是一款赛车游戏,画面上一辆黄色跑车正从天安门前驶过——顺便说一句,现实中这个地方限速50公里/小时——看上去的确就是实景赛车而已。《北京娱乐信报》的报道则提到游戏将向玩家“出租”土地,让玩家在三维场景中建立虚拟形象,与其他玩家实时交流……这就2.0了?
  去年辽宁的陈平涛曾发给北京政协一份建立“虚拟北京”的提案建议,在此之前,陈李明在博客中写过小说《虚拟北京》和相关的一些构想,总体来讲大致是三维虚拟城市地图与电子商务及网络游戏的结合。他们的想法是WEB2.0的路子,但有些不靠谱。另外和“虚拟北京”有关的消息是北京未来要建旧城数据库,形成虚拟北京旧城。北京的城建交通、园林绿化和文物保护等部门都在尝试用卫星遥感、三维仿真之类技术为基础搭建电子政务平台,也许虚拟北京很快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,但是怎么能把一种工具或者工程和游戏掺和到一起,这是我1.0的脑袋想不通的事情。有些东西是没法游戏的,比如那个限速50公里/小时的地方。

  大致从上周三起,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关注着天涯的热帖《儿子,你不要战死在“魔兽世界”里》,今天总算看完了最后一篇跟帖,真累……过滤掉那些视网游如白粉的、誓死捍卫网游的以及起哄架秧子的文字,还是很有收获的。
  这位“失败父亲”最初是在百度的“婚姻吧”里发的帖子(不知为什么他在“大学吧”开了头却没继续下去),后来才发到天涯。他的文笔非常纯熟,不急不徐,也有幽默感,但字里行间强烈的控制感只证明了他在亲子教育方面的确非常失败。中国有太多这样的父亲,要么“理性”得把家庭关系都搞出了“间离效果”,要么“感性”得热血上涌乃至担纲主演人间悲剧。他们需要帮助吗?或者说,就“网瘾”这件事情,有人能帮助他们吗?我琢磨过很久,始终很怀疑。
  跟帖里还有若干做广告的,比如“北京天昱医院成瘾治疗中心”。我看了一下他们的主页,这里治疗项目真全,像什么赌博成瘾、性变态成瘾、网络成瘾、传销成瘾、买彩票成瘾、玩手机成瘾……这让我想起了朱德庸的《大家都有病》。德谟克利特老先生早说过: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,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,而人类则不然。真是这么回事。